镇风光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浏览人数:4

乡镇宣传片之一:乡镇:魅力城镇生态黄集

 


  开场白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平安和谐,生机勃发,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一个苏北小镇,以从不满足、勇于提升的姿态有力证明着她的跨越和发展,这就是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
  黄集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市区西北20公里处,全镇面积8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8万亩耕 地,5.6万人口,素有 “民间面塑艺术之乡”、“建筑之乡”、“绿色蔬菜之乡”、“肉鸭养殖之乡”等美誉。
  黄集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淮北大侠、爱国志士孙凤鸣先生的故乡。王岗集村的农民艺术家陈兴民擅长面塑艺术,曾多次走出国门,作品令国际友人赞叹折服,已经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月铺水库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余万立方米,净水面2000余亩、极具旅游、度假、休闲开发价值。
  今年以来,黄集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平安和谐新黄集”为目标,以“强农稳镇、兴工富镇、城建旺镇、环境立镇、和谐黄集”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特色彰显——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铜山西北的老菜区,作为徐州西北设施蔬菜重镇,黄集的农业产业经营已形成规模,农业结构提档升级,全镇围绕“扩规模、增亮点,调结构、抓龙头,建市场”的思路, 2012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中央财政补助运城200亩高效农业项目;成功申报并实施了省级高效农业三座楼村日光温室基地项目;重点打造中德公司300亩设施果基地,并通过招商拟建设200亩设施果基地,目前土地流转完成;打造了吕楼100亩设施基地,已建成80亩;2012年全镇新增设施面积1800余亩。镇 党委政府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了左庄至聂楼一线和运城至传楼一线交叉的高效农业发展黄金十字架,在全镇镇北部形成以运城、聂楼、传楼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在南部形成三座楼、吕楼、王岗集设施果基地,即全镇形成南林果北蔬菜的高效设施农业新格局。截止目前,全镇设施菜面积已达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万亩,大中棚3万亩,栽培有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新品种20余种,果树新品种6个,辐射周边已经形成30华里串成线,5万余亩连成片的蔬菜种植格局,年产时鲜蔬菜3亿多公斤,产值2亿多元。
  克难求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黄集镇几任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倾心打造了在农业为主镇中为数不多的、规模成熟的新兴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余亩,拥有建材、机械、化工、电子、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链条方向为发展”的现代工业新格局。一是形成以精艺成、隆康为龙头的食品深加工企业链。其中投资8000万元的徐州精艺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近两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徐州隆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研发、推广应用、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现有种植基地1千亩,年加工脱水蔬菜能力达三万吨,冷冻保鲜菜能力达二万吨,是目前铜山区最大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二是形成以安诺、康缘为龙头的光波浴房生产企业链。目前黄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波浴房生产基地之一,徐州安诺体闲设备有限公司、金凤凰公司、徐州康缘公司、徐州康立公司生产的远红外光波浴房等桑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三是形成以亚太、丰威为龙头的化工、生物企业链。徐州亚太绝缘材料厂生产的系列绝缘漆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10%以上,国家定点生物农药生产厂、徐州丰威化工厂生产的生物农药畅销全国各地,在同类生物农药中有较高声誉。去年以来,16家列统企业共计实 现产值52.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51.9亿元,实现利税7.78亿元。2012年,全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完成徐州金海洋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徐州苏星木业有限公司、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等新上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进行技改,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新建车间面积近30000平方米;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上的粗纱车间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清洁家园——镇容村貌华丽转身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2012年度全镇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片、逐步深入、梯次推进”的要求,全镇18个行政村每村打造一个环境整治示范自然村,三座楼村、孟楼村、陈湾村、侯楼村等8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绩突出,已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左庄村、谢庄村、黄东村等20个自然村全力打造,镇党委政府按照“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 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组建村级保洁队伍160余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全镇共粉刷墙面120多万平方米,清理生 活垃圾9000吨,清理柴草7500吨,栽植苗木1.1万余株,新建休闲广场18个,新建花坛290个,安装路灯320盏,改建下水道8000米。 投入整治资金300多万元,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对滨河大道进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下水道2000米,新植桃树、垂柳等苗木7000余株,新建公厕2座,完成河道保洁5公里,清理垃圾、杂草50余吨;投入近30万元对镇区路灯多次进行全面的更换和维修,并对镇区居民院落及小区周边的垃圾死角进行经常全面的清理;投入60余万元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环卫体系,垃圾清运量达6000余吨,实现镇区垃圾“日产日清”。
  统筹协调——社会事业强势推进镇党委、政府和各村按照年初承诺的为民办实事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千方百计协调各种矛盾,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以赴,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2012年上报一事一议项目13个,总计投资329.95万元,为传楼、谢庄等13个村新建水泥路6万余平方;利用上级土地政策完成运城等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78.9亩;高标准新建平楼桥、吕楼桥2座农路桥,并新建侯楼北桥、孟楼西桥等7座水利农桥,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大大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投入300余万元对全镇70余公里农路进行修补,并完善安保设施,全省农路管养现场会在我镇召开;高标准完成10KV线路架设25千米,低压线路50千米,更换变压器25台,新上10KV柱上开关8台,完成低压接户线改造1670户。2012年镇党委政府以深化“平安黄集”建设、“百姓办事零障碍活动”、“三解三促活动”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和载体,促进黄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共接待来访人员156起319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7起285人;技防入户全镇任务16500户,按照计划和序时进全面完成任务;小麦受灾理赔697户32.46万元,赔付资金通过区财政局一折通平台足额发放到户;企业养老保险扩覆任务数110人,全面完成任务,并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94%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续保人数21690人;全年发放优待金25万元,大病救助87人,发放救助资金47万元,全镇五保集中供养130人;实现人口出生率 14.93‰,同比下降0.82‰,人口自然增长率 5.23 ‰,同比下降 0.04 ‰,期内综合措施落实率为 100%。
  结束语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
  从理想走向强大,需要一种勇气;从平凡走向辉煌,需要一种锐气;叫响 “魅力城镇、生态黄集”,是黄集人的目标,更是黄集人的豪气。新时代的黄集人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姿态,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跨越、崛起……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之二:乡镇宣传片解说词

 


  美丽迷人、环境优美的泥阳镇是镶嵌在陇上小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区位优势独特,自然山水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民情民风纯朴,是一块充满潜力、活力、实力、魅力的热土。泥阳自然山水秀丽,距县城50公里,西邻成县,省道江武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63个村民小组,人口14588人。全境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69亩,森林覆盖率达53.4%,水体和空气质量优良,旅游资源富甲江南,独具魅力,自然风光、人文胜迹,饮食文化,一应俱全,有山皆绿,有水皆清,举目千重秀,处处如丹青,在洛河之畔,泥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正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在前进的征途中谱写出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近年来,泥阳以创建精神文明乡镇为载体,强力推进“五创联动”,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人口示范村(居)、省级党建示范点、全县卫生乡镇……一项项荣誉犹如一个个光环,把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镇打扮得如此靓丽。在众多的荣誉面前,泥阳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吹响了创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的进军号角!
  四个到位 确保创建力度创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泥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从四个方面着手,确保创建工作强力推进。
  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建立了“一把手抓创建”的领导机制。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担任创建精神文明乡镇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镇长经常组织召开宣传会议,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镇属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抓创建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员参与、宣传到位。镇上通过各种媒体常年开办精神文明乡镇创建专栏,营造浓厚的创建舆论氛围;坚持开展创建精神文明乡镇宣传周系列活动;利用各种广告栏做好宣传。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细化目标,责任到位。制发了《泥阳镇创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工作规划》、《泥阳镇2010—2012年创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工作方案》等文件,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强化督查,落实到位。镇创建领导小组坚持每月一检查,季度一督查,年度一考核,并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镇属各单位层层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相关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项建设 夯实创建基础泥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精神文明乡镇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深入推进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和城乡环境建设,不断夯实精神文明乡镇创建的基础。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干部学习与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的满意度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
  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保障居民的公共安全,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以“六五”普法为抓手,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设立法律援助站和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强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重点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和“诚信经营户”、“文明个体户”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和居民的文明程度,推进诚信泥阳建设。
  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科技知识。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天傍晚柳巷中心文化广场、文庄村活动场的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泥阳的亮丽风景。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定期开展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文明生活讲座,遏制低俗之风的传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
  打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镇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建设投入。修建了2座文化休闲娱乐广场,配齐了各种健身器材,维修泥阳综合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13个。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对郑垭大桥至柳巷村三岔路口、镇区街道两侧、镇区十字至江武路出口、进行了美化亮化,栽植绿化树5万余株。对苟庄、郑垭、柳巷等村的危旧房屋进行了重建维修、对围墙进行了涂白粉刷、覆盖琉璃瓦、安装罗马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环境。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总体目标,广泛开展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五乱”治理,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家庭活动。
  八大工程 深化创建内涵泥阳市在创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工作中,坚持以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绿色泥阳、健康泥阳、和谐泥阳、现代泥阳为目标,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建设,不断推动居民文明素质提升,深化了创建内涵。
  实施群众教育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广泛开展居民教育“四个一”工程,即每月举办一场宣传报告会、每周免费放映一场电影、每天坚持举办广场舞一场,每个社村成立一支健身舞团。编写了《文明居民知识手册》《泥阳卫生管理宣传册》等学习书籍2000余册,印发了文明居民公约、文明居民十要十不要守则、八荣八耻等宣传资料和宣传年画1.2万余份,免费向居民发送,推动了群众教育工程。
  实施舆论引导工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传播文明知识、颂扬文明典型、评议不文明现象,提升居民素质。在全镇开展爱心模范、泥阳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和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
  实施环境育人工程。紧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切实抓好镇区及新农村示范点、绿色学校建设。联合金徽酒业集团规范了全镇商铺招牌,开展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工作。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居民“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自觉性,居民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开展农民知识培训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以“文明入户,科技致富”为宗旨,利用逢集日、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举办培训班进行宣传,开展送法下乡,送技术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使科学文明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近三年,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120次,组织科技培训班30期,发放宣传资料2.4万余份。
  实施环境卫生治理工程。镇上专门成立了环境卫生领导小组,制定《泥阳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各村配保洁员一名,负责对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并负责清理垃圾池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填埋本村的垃圾。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大力开展建公厕、户厕活动,对农村新建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实施财政补贴。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对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人畜没有分离,家禽没有圈养”的情况进行整治,实施死亡禽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坚持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程。2011年共评出星级文明户1989户,其中“十星级”268户,“九星级”488户,“八星级”546户,“七星级”489户,“六星级”167户,实行动态管理,由党委统一订制了铁制牌子,建立制定了《十星级文明户登记卡》、《评选结果汇总表》、《动态管理册》、《评选管理实施细则》。
  实施“平安泥阳”创建工程。在各单位、校园、村组中广泛开展“平安文明单位”、“平安文明校园”、“平安文明村组”创建,通过抓好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共建文明片区、五好家庭等细胞建设,让居民在文明创建的参与中全面提升素质通过一系列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各单位、各部门的文明形象,营造了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开展“三村四化”建设工程。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村庄道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四化建设,在全镇农村基本实现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的“三村”目标。在建设中,首批确定了柳巷、李磨、文庄、苟庄等四个村民小组为建设点,在苟庄村路两旁建立了集图片、文字、漫画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对其他三村的街道进行硬化、绿化工程。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提升了我镇的文明形象,成为全县“三村四化”建设的典范。
  精神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不但推动了我镇政府功能不断完善,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居民崇尚文明、追求进步的意识大大加强,而且大大提升了泥阳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围绕“发展绿色产业、营造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三大路径,泥阳正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创建陇上小江南名镇的建设当中。
  在创建精神文明乡镇的进程中,泥阳已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层次丰富,充满现代意韵的特色小镇,它以学习、创新、和谐、卓越作为精神追求,以富庶、文明、和谐、幸福的发展为理念,以爱心涌动、生机无限为胸怀,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