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宣传片解说词

浏览人数:1

校园文化宣传片之一:调兵山市第一小学普九

 


  调兵山,山灵水秀之地,物丰人美之城。随着兵山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兵山教育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着“双高”普九的旋律,调兵山第一小学这所历经30余载的老校再次奏响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2306名学生,教职工200人。近两年,在“提高”普九的基础上,学校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逐步达到校园环境艺术化,办学条件现代化。现拥有多媒体室、实验室等33个专用室。。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文化立校”为办学理念,以“追求智慧”为办学精神,坚持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人。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和“书香校园”的创建,创造性开展工作,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艺术、体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走进一小校园,操场开阔,环境雅致,花园绚丽,果园飘香。花草树木四季交替,错落有致。楼体文化醒目经典,意蕴深长。围墙上的《弟子规》,操场边的“知识树”是师生经常驻足之处。
  置身一小教学楼内,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悠远,整体统一,层次分明。处处留有书香,处处蕴含哲理,处处令人感动,处处催人向上。正厅清新深远,东楼的教育方针、校长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提示语、西楼的“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浮雕,开启一小师生全新的清晨,引领一小师生谱写一段精彩人生。东楼北侧,走廊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层从民间工艺到水墨丹青,从民间杂技到传统戏曲,让我们感受着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美;二层一幅幅墨梅的诗画作品、一个个刻苦勤奋的求学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传承“勤奋、坚韧、自强、自立”的伟大民族精神;三层的孔子之道,一字一句无不是先哲圣贤在召唤。东楼南侧展示版将文化与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创设了“生命安全”廊、“名书导读”廊、“守则规范”廊,西楼的“古今中外文明经典”、“名人名家”激励师生勤思向上,“八荣八耻”、“廉洁文化”廊又在警示师生踏实做人。
  课余时间,每个教室的图书角前,总是围满了争相阅读的同学。走在楼内廊间,犹如有春风拂面、春雨润物,清新无声,细细濡染;又如有阵阵波澜,撞击着你的心扉,激荡着你的思绪。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的特点,将《诗经》、《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引入课堂,编制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1---6)年级校本教材读本,学生人手一本,每天早自习、校本课、阅读课,朗朗的诵读之声不绝于耳。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群体和合”,既是人与自然和合,更是人与人的和谐。自2005年我校启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人人行动起来”的活动以来,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创书香氛围”、“感恩节,感恩大行动”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走访千家万户”、“我为教师办实事”等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学生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冷暖提示”、“早到校安置”等活动,时刻关爱学生,为家长服务。平等,民主,友爱,互助在一小生根,处处呈现文明和谐的景象。
  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古诗文经典诵读等活动更让学校充满文化气息。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日益彰显。
  学校倡导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从而打造一支具有研究能力,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共同学习讨论,经常外派领导考察,利用机会进行培训,还为领导教师买书、赠书。讲学习,善引领,乐鼓励,严管理,甘奉献,使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学校本着“千方百计成就教师”、“教师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则,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提高教师道德修养。通过建章立制、签状问责,规范行为;聘请专家讲座,开展主题教育,触动心灵;听取家长反馈,深入师生摸底,树立典型。
  积极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调动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图书室设立“教育理论图书专柜”,每年投入近2万元订阅各种刊物,启动教师读书工程。开展读书竞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教师在品读《诗经》、《论语》和四大名著中人生得以丰富,在研读教育业务书籍中教育理念得以提升。在教育局举行的教师读书竞赛中,我校连年获团体第一名。
  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向专家、名师学习。学校抓住一切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先后请铁岭教育学院郑重书记来我校做《教师的人生幸福与职业情怀》报告、教育局赵国局长来校做“如何实施‘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宣传研究等。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获取前沿的教育信息。
  以学习带训练,以训练促考核,营造浓厚的岗位练兵氛围。每学期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教育随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同课共讲、同课异构”等竞赛活动。 在“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活动中,年部主任、学科主任统一安排听课时间,全程跟踪。我校教师岗位大练兵连续几年获得教育局第一名,书香四项评比获得第一名。
  学校以主题教研为核心,深化教研,数学学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他学科“以问题为中心”的“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探讨,都初见成果。每周二下午,是学校固定的集体教研时间,教研组都有研究主题,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我校教师多次在市、县级上公开课。给铁岭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作示范课。学校多次承办铁岭市各项工作现场会、研讨会。
  在科研课题实验中,学校承担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实现主体参与的研究”、“脑功能开发与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15个,有11项科研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不同等级的奖项。学校100%“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的良好风气在教师中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学科齐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不断成长。
  多年来,一小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教师——于桂云;国家级优秀课教师,辽宁省拔尖人才——刘金霞;辽宁省优秀班主任潘淑红;还有国家级优秀课教师杨春菽、王丽娟等一大批骨干。现有省市各级骨干教师85人,省市级优秀课教师144人,县以上优秀教师52人,先进教育工作者10人,学科带头人3人,在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学校的集体成绩名列前位。
  学校重德育工作,重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公德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队会,都有教育主题。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家校共学《弟子规》,以“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学生公德意识得到家长的认可;以“爱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美化家园,爱护自然赢得社会赞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立单亲、无亲学生档案,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同一片蓝天下”等献爱心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转化不良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开展“学会生存,珍爱生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及防震、防火、防校园暴力等演练,在演练中,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自救,更加珍爱生命。
  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数学课堂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其他学科开展的 “以问题为中心”——“六环三步”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独立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训练,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连续多年六年毕业考试及抽考列全市前茅。
  落实“2+1”工程,培养学生特长。学校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设立了25个特长项目,包括:太极拳、腰鼓、剪纸编织、面塑、国画、书法、威风锣鼓等活动项目,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张扬,特长技能不断提升。2010年5月铁岭市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铁岭市市委李书记到我校考察给予高度的评价,使广大师生深受鼓舞。铁岭日报刊载了我校素质教育事迹。
  第一小学追求智慧,高品位、高质量办学,形成了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成为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几年来,先后被授予“铁岭市名校”“铁岭市绿色学校”、“铁岭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学校”、“铁岭市‘十五’教育科研基地”、“铁岭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铁岭市教育收费工作先进单位”、“铁岭市德育示范校”、“铁岭市师德建设示范校”、“铁岭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辽宁省交通安全示范校”、“辽宁省合唱名校”、“辽宁省美育先进示范校”、“辽宁省体育大课间先进校”、“辽宁省档案管理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艰辛的探索和骄人的成绩只代表过去,要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还任重道远,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将引领第一小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校园文化宣传片解说词之二: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片写的解说词

 


  我们从山里来,林木繁茂,山道弯弯。这里的人们辛苦劳作,但并不富裕。母亲让我们好好念书,将来离开这里,父亲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改变这里……我们从川里来,这里沟深坡陡,交通困难。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人们能走的都走了,留守的是一些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老人们叮嘱我们好好念书,将来……我们从前原来,这里阡陌纵横,还算不错的条件,使人们比较快的富了起来。富起来的人不再守分,有的继续前进,有的则沉迷、颓废。我们在矛盾中成长,在困惑中生存,有时也崇尚暴力,也迷恋游戏,逐步厌倦了的是念书……我们从县城来,那里有城里的气魄,有都市的繁华。我们喜欢交友,也迷恋网吧;慢慢学会了与老师与家长游击战似的周旋。结果是,老师失望和叹息,家长无奈和灰心……我们到四中来……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并不起眼,三十来亩面积,一千三百来名学生,八十多位老师。
  进校门左边也有一座山,是人工的,山上有繁茂的树木,有山里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小溪、有瀑布、有清泉;我们感到格外的亲切,特别的新奇。右边是四季开着不同花朵的生态园,五光十色,香气袭人。前面国旗那边是两排亭亭玉立的云杉树,每天目送着我们进进出出。
  几排四十多年的老房子见证着历史变迁的风风雨雨,记录着人才成长的点点滴滴;几座建成的和在建的楼房透视着时代的气息,孕育着山区的梦的腾飞……我们融入了这所学校,在这里解除困惑,在这里享受和谐,在这里健康成长,在这里放飞理想!
  我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打水、吃饭,我们学会了珍惜,培养着良好的习惯。
  (“节约每一滴水” ,“自觉排队,尊重他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良好的习惯是最宝贵的财富”!“文明、环保、营养、节俭”)……打扫卫生,分类垃圾,我们实践循环经济,理解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只有财富,没有垃圾”, “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洗衣、洒地、冲厕、浇花、浇树,用的全是校院集流的雨水, 实践中我们学会了“环境保护随手可做的三十件小事”。
  到“生态园(三)”去分析土壤;到“生态园(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到“生态园(一)”去学习大自然的和谐,去感悟人们千古思考的人生哲理——“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我们还经常到山里去,到川里去。亲近大自然,解读大自然;到家里引导分类垃圾,到社区参加环境治理;结合书本,结合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真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育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环保是为了未来的人类”“回来吧!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共创绿色文明 ”,“让人类生生不息!”)
  我们感受身体与心理的和谐。
  老师说:“自觉”是自己醒来,自己认识自己;“自立”是自己站起来,不让父母抱着;“自主”“自信”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主张,有实力也相信自己的实力;“自强”是有毅力,奋斗不息。每天跑三千米,六年接近万里长征;我们每学期都有两次以上的八十里远足;我们跳舞、跳绳、跳高、跳远;逐渐地学会了吃苦,学会了耐劳,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团结,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体验,学会了认认真真地做事,学会了踏踏实实地做人……我们感受自己与家庭的和谐。
  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我们总是处理不好跟家庭的关系。家长为我们苦恼,我们看到家长就烦心。老师引导我们理解大教育,理解学习型社会,理解终身学习。学校办家长学校。老师跟家长谈“爱的教育”,谈“赏识教育”,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谈“训练潜能的教育”,谈“关键期”的教育。老师把我们的心声录下来给家长看,把家长的烦恼录下来给我们看;我们接近了、理解了,父母的拥抱与抚摸,使我们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
  我们感受与老师共同进步的和谐。
  我们回到琅琅的书声里。老师们大多数并不渊博,但我们学习,他们也学习;我们的初中或者高中毕业了,他们也专科或者本科通过自考或者函授毕业了;我们念书的时候,老师也在念书,我们思考的时候,老师也在思考!我们高兴的时候老师也在快乐!我们成长的时候老师也在渊博!
  我们感受学习与兴趣的和谐。
  老师跟我们一起搞课改活动。我们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总想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老师也总给我们说出来的机会;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问老师,问同学,问书本;我们明白了学习原来是自己的事,学习原来是快乐的事!用不着再去死记硬背,常常带着想出点眉目的问题再去看书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总有喜出望外的感觉。校园里多了的是热情洋溢的讨论,忘我的思考,沉醉意境中的琅琅书声……我们感受信息与处理能力的和谐。
  老师和我们一起认识“读图时代”。我们不再需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不再需要“结绳”“读绳”,不再需要繁重的竹简木牍来传递信息!我们可以在书的海洋里沉思,可以在网络里互动,也可以在影视里学习!听“校园广播”,听“子午书简”;看“走近科学”,看“百家讲坛”!我们的生活被制成节目,课堂被制成节目,创意被制成节目,可以自己与自己互动,也可以跟“大家”们相互交流;电脑上,我们不再去沉迷游戏。而是去制作网页,制作动画,进行实验的模拟。去绘制我们理想的蓝图,跟好友们分享创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感受教育与社会的和谐。
  老师们很重视我们的社会实践。我们一起到山里去,老师说子午岭是很宝贵的财富,是天然的水库,是生物的博物馆,是地球的“肺”。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只要好好保护它,合理的利用它,与它和谐相处,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于是我们不再轻贱生我养我的大山,不再想离开我们的父母,而想很快学到很多的本领,把这里变成我们的用武之地!
  我们到川里去,赏花,攀树,戏水;去帮助困难的家庭料理家务,去温暖这里人的心。我们描绘川区发展的蓝图——这个湾栽上桃树,那个湾栽上苹果;这个山种上油菜,那个山种上饲草;这里搞养殖,那里搞循环。让游人到这里欣赏桃花,在那里品尝苹果;到这里品尝西瓜,在那边品味货真价实的农家饭;在这里钓鱼,在那里休憩,绿色旅游将让城里人也大开眼界,高高兴兴地在这里消费,心甘情愿地来这里投资!
  我们的情绪激动了,恨不得马上学成,回到这里施展我们的抱负,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们到前原去,到县城去。我们思考什么是财富,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人文,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农村的路该怎么走,城里的路该怎么走,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的学校在农村,并不起眼,三十来亩面积,一千三百来名学生,八十多位老师……这里充满着文明,这里充满着真诚,这里充满着高雅,这里充满着和谐,这里充满着蓬勃向上,这里涌动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我们在这里健康成长,在这里沐浴时代的阳光!
  我们品味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享受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的成熟与成长;我们自主,自立,自信,自强!“面向未来”,“厚德载物”,“创造绿色和谐与辉煌”!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