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宣传片解说词文稿

浏览人数:1

校园文化宣传片之一: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片写的解说词

 

  绵竹市七一大西街小学创建于公元1745年,即清乾隆十年,因县址昔年曾属晋熙郡,故名“晋熙书院”。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早年曾求学于此,百日维新失败以后,他慷慨就义,名标青史,成为大西后学的楷模。1904年,书院被改建为绵竹县高等小学堂。1937年更名为绵竹县立第一小学。抗日战争中,学校校长在校内刊印进步报刊,宣传抗日救国。老师们带领学生组成晨呼队,号召国人警醒、奋起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1955年,学校被正式定名为绵竹市大西街小学。1964年,学校被定为绵阳地区重点小学。1980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之一。1992年,学习跻身中国名校行列。1999年3月,获“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称号。2000年4月,学校被正式确定为绵竹市实验小学,并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7月,被定为中央教科所教改实验学校。12月,被选为国家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同月,“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在大西街小学挂牌。2003年3月,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基地;11月,被评为德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列。毕业会考,曾创下了10余年稳居全市第一的骄人成绩。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来大量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大西学子目前在省市县乡各级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有数十人之多,仅教育部门,就有重点小学校长10人,省级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市骨干教师40余人,绵竹市特色教师、教坛新秀8人……真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

 

校园文化之二:建书香校园  创阳光学校

 


  前记:为全面落实“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管理理念,巩固和深化学校教育文化成果,结合教育局办公室[2010]20号文:《关于评选表彰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知》柏城中学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制作了文化建设宣传片,配以精准优美的文字解说,为校际教育文化成果的交流共享做出了努力。
  建书香校园  创阳光学校——柏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片解说词引子高密市柏城中学,地处胶河之滨,白羊山畔,与银月公园比邻。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管理理念,积极融入 “相约晏子故里,共建和谐家园”文化名镇建设主题,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力度,以打造文化建设名校为载体,努力实现由优质学校向特色学校的跨越。
  如今的柏城中学,校园内碧草红樱,曲池绿楼,假山、凉亭、雕塑,相映成趣,集现代魅力与园林风韵于一身;教学楼、实验楼、多媒体教室布局合理,尽显现代教育风采;柳荫下、池塘边,师生捧书而读,促膝交谈,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显性文化:搭建文化建设载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也是学校命脉中涌动的血液。近年来,柏城中学,因地制宜、周密筹划,形成了以校园中心主轴和两侧“笃行路”“明智路”为载体的“一主题+两侧翼”的显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一主体”就是学校主轴线上的“旗杆——三真楼——崇德楼——文化墙——操场”,蕴含着“以德育人”的主体文化。
  立于校门口小广场南端正中央的旗杆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一主体”的定位和统领,是校园文化之魂魄。
  旗杆南侧是宏泰园。它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山东宏泰机械公司总经理杜明乾先生捐资2万元修建。站在园内的中央花坛上,纵目四望:绿草如茵,繁花簇锦,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生机盎然而又赏心悦目。绿色的背景告诉我们: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开启一条绿色的通道,营造一个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真楼”是学校的办公楼。这座楼之所以命名为“三真楼”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密“三真”集团总裁赵洪喜曾经慷慨捐资20万元,为这座教学楼的顺利竣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三真”命名,既包含着对所有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的感激和纪念。也蕴含着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三真”是生命的启示语,也是道德的警戒线;是立身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这三个字命名,体现了“为学生的终生负责”的现代教育思想,希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着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诱惑,能找到做人的坐标。
  “三真”楼走廊两侧,悬挂着学校制作的宣传版面。其一,“捐资助教无尚光荣”,张贴的是为教育发展慷慨解囊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照片,意在树立楷模,揄扬大义,使捐助者不致湮没无闻,使受教者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其二,“时代的骄子,柏城的骄傲”,悬挂的是从学校走出的各届名生照片,让受教者感受榜样的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立志做国家栋梁。学校06届“赵氏三胞胎兄弟”在2009年高考中,获得616、617、618的连号高分,引起轰动,市委书记吴建民称其为“天降祥瑞”,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这里空着的地方,是学校有意“留白”,目的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提高素质,后来居上。
  这就是学校的生态园。园内有50多种动植物, “春来榆梅争怒放,夏日荷花相映红,晚秋石榴展皓齿,寒冬白雪恋青松。”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木扶疏,鸟鸣成韵,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园内的“荷书亭”由荷塘和书亭两部分组成,亭体红色,四角翘伸,形如飞鸟,点缀在植物园里,极尽“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荷塘环绕书亭,每到夏季来临,荷花朵朵绽放,清香宜人。休闲时刻,学生三五成群坐拥其间,或读书学习、谈古论今,或凉亭小憩,观看鱼戏莲间,别有一番景致在眼底。
  “崇德楼”是学校的教学楼。其名取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学校校训“自强不息”相呼应,寓含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之意。楼顶矗立着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十六个红色的大字,提醒着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求知的场所,更是能力提高的场所,健康成长的场所。也提醒教师,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能力并能快乐的成长,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学校文化墙上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真”字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更是学校办学的终极追求。
  学校的操场,草皮全部都是由老师、学生亲手栽种。学校投资三万多元修建了两个水泥标准篮球场地。就是在这个操场上,培养出了曼谷亚运会柔道银牌得主杨波。
  “两侧翼”,指的是东侧的“明智路”和西侧的“笃行路”,寓意“知行统一”。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名为“明智路”,读史使人明智,就是希望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明达世事,充满人生智慧,从而拥有充实人生。
  作为高密人,不能不知道“三贤”。彪炳史册的地方名人介绍,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找到榜样,激发学习的动力。
  齐鲁大地孕育了孔子、孟子两位儒家大师。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欲利先利人,欲达先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已被悬挂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目的是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的营养,牢记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老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选取他们作为这个版面的内容,就是取“进退自如”之意,意在教育学生身处顺境时,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身处逆境时,韬光养晦,心境坦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是我国孝道文化的典例。“百善孝为先”,引导学生从孝亲敬长做起,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民,爱国家,爱自然,爱和平,做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一代。
  《弟子规》是古代年轻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就是让学生学会孝、谦、信、仁、学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知行统一”,是辩证的统一。知而后行,行中明知,行是知的最终落脚点。
  现在我们的画面转到了“笃行路”。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其作为校训,是想感召全校师生,以此为“性格”,不怕困难,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将一所乡村学校,发展成品牌学校。
  这是我们的伙房,常言说,民以食为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选取《朱伯庐治家格言》中的这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体谅父母的辛劳,生活的不易,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成功的人生来源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好习惯将伴随人的一生。“播种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成就学业、事业,拥有美好人生。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拥有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是个人安全,家庭幸福,学校安定,社会和谐的保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里的名人勤学故事,激励、鞭策学生树大志,有恒心,勤奋好学,成大器,干大事。
  “五千年文明铸成民族灵魂,六十载历程谱就英雄颂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虽历尽磨难、饱经沧桑,却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正与鲁迅所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他们骨子里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进入学生心灵,融入学生血液,能够引导他们炼就铮铮铁骨,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知楼”,是我们学校的实验楼。作为现代人,不应该不了解“三钱”。这三位科学家是“知行统一”的楷模和践行者,是中国科技领域的泰山北斗,他们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让学生了解“三钱”业绩,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隐性文化:凝聚师生共同价值追求隐性文化是流淌在人们思想深处的一股股潜流,是活脱奔涌的潜能,是蓄势待发的潜力。近年来,学校在搭建显性文化载体的同时,还注重了对隐性文化的潜心优化。
  “以物载文”——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围墙的四周,学校栽植了2000多颗白杨树,它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幽静怡人的避暑场所,更是学校教育源源不断的“绿色银行”。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为这些树木命名的活动,答案异彩纷呈。有保护伞、见证树、奉献树、祝福树、昌盛树等名称。其中,学生把建校当年栽植的一棵白杨命名为“栋梁树”。他们的阐释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30年的时光不能倒流,但你却见证30年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每个脚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个学子在这里培育,一批批栋梁从这里走出,你不断增厚的年轮里,记下的是从这里起飞的学子的名字。
  学校还把生态园中每一种植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园中有大量的“百日红”,这种花从每年6月中旬一直开放到9月中旬。花开最灿烂的时候是中考、高考揭榜之时。它预示着学校每年的七月都有学子们灿烂的笑脸,辉煌的收获。百日红学名紫薇,种植这种花木,还有“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
  生态园里的紫荆树,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们学校千方百计购买来种植在园内,以此纪念,让学生永远铭记这一盛事,并了解历史,发奋图强,富我中华!
  “以文‘化’人”—— 学校文化的和谐乐章。鉴于对学校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学校特色,经过反复推敲提炼,我们将学校文化总结为十个字:规范、严格、创新、和谐、卓越。规范是基础,严格是保障,创新是动力,卓越是目标,和谐是战斗力。实践证明,我们的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形成集体合力。
  规范是基础,严格是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了一些列制度文化,学校管理者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一视同仁,保证政令畅通,高效运转,让师生们“严于律己”“三省吾身”。
  创新是动力。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团队,必定是一个善于创新,善于学习的群体。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自我,有所突破。学校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探索出了“四环八步”教学模式,获得了两项全市教学成果奖;校本课程《走近母亲河》的部分内容,被收入全国通用思想品德教材。2010年,教育局委派的挂职干部王潇斌,为学校的工作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谐是战斗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同心同德,互相尊重;上下同心,目标一致,学校才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学校积极启动教师读书学习工程,创阳光学校,构建香校园、和谐校园。依托教育社区、学校电子刊物《胶河书韵》和读书笔记为载体,扎实推进书香、网络等教育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高教师的归属感、道德感和幸福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卓越是目标。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必定有一大批追求卓越的人。近年来,学校“以机制营造公平,以竞争鼓励教师卓越”,使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学校积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越大理想,追求卓越。教师、学生的卓越,为学校的卓越发展提供了动力。2008年以来,学校教师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或发表,有30多人次获得县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称号,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教学创新50强学校”“绿色学校”“普通话示范校”、高密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办学效益先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2009年全市教育综合评估中学校跻身同学段学校第4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做为文化教育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依山傍水、风清气正的柏城中学,在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在镇教管办的支持帮助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正在全力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胶河岸边、白羊山畔、晏婴故里的这座“庭院学府”,必将迎来更加丰硕的文化建设成果。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