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商业配音 > 崔永元:这个时代里一直醒着的人

崔永元:这个时代里一直醒着的人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10:23:12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声音的眼睛 | 第579期


柴静眼中的崔永元

一个孤独的硬骨头



文:柴静 


《分家在十月》是他做的,很多人都看过。 在2000年的年会上,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我来了评论部。 刚到就赶上评论部的主持人合影。


在《焦点访谈》的演播室里,前排是敬大姐,白岩松,水均益…还有他。 我是刚来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后面。 他转头看到我。 轻轻扶了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带到第一排中心他的位置。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后来每一年评论部的年会,看他的主持都是我的大节目,看他在台上手挥目送,开领导的玩笑,戏噱锋头人物,逗逗女同事,但让大家永远在最真挚的东西面前掉下眼泪。 台下众人呼喝,叫彩,吹口哨。 大家都爱他。


后来常常在食堂遇见他,远远看着,面色不太好,我们几个都为他担忧。 有次去部里开会,他晚来,众人面前,自自然然地说“我的抑郁症…” 我呆住,只顾看他。


很久后,发短信,去看看他。 他那时正寄望于童年幻梦,一大屋子,都是老电影的剧照,他自己穿了各种各样的旧年代的衣服,扮戏中人。 我们坐谈数小时。他说得病的前后经过。 他说的淡定,我听得揪心。


再见他,是某个下午。 坐在电脑前头的时候,突然办公室门开了,他走进来。 “咦?”我很惊喜。“你找谁?” “找你。”他坐下了。在我对面。 然后我们聊天,我坐他对面。杜小静过来说“荷,真象调查的采访” 真的,这不似普通办公室里的谈话。也不是普通的聊天闲谈。 他一句寒暄没有,那么认真,谈的是直见性命的事。 他谈的问题我当然不陌生 �� 社会的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让人想要放弃…



这些话,很多人在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说。 但是他只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谈这些。 他谈起这些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表达,就好象,就好象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就象是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我隐隐地有些不安。 我只能对他说他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需要他。 并不是因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中评论部的 “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 还有他身上的真诚,和绝不伪饰,有了这个,他才有勇气和智慧嘲弄那些可笑而巨大的东西。


大姐找我问号码,他立刻起身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拉开门又回身说了声“谢谢”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有一点心酸。


今年年会,他仍在台上。 只是没有象《分家在十月》那样的片子了。 “评论部,现在也得了抑郁症么?”他站在台上说。 底下悄然无声。 这一场年会,他亲自张罗,请了赵本山,郭德纲…一个部里的小小年会,不知他花了多少功夫。


但 是陆陆续续,台下的人有些走了,或是打着手机出去了。 最后一个节目,他请来罗大佑。 罗大佑一直坐在场下,喝了两瓶酒,一直到11点多上场。 大佑也不登台,踩支凳子抱住吉它。一束光。 对着话筒说“小崔,不怕,我也抑郁过,不是我们有病,是这个时代有病” 他们拥抱。


我 和大群人离开座位,围坐在他身后侧的地上。 小崔向我招招手让我去他身边坐----那里正对罗大佑坐着,看着他晶光闪烁的双眼。 我怕挡着大家,脚手着地地爬过去,与他并肩坐。 大佑说“唱什么?” “光阴的故事”四百多条汉子齐声喊。 大佑轻捻弦索,琴声清洌。 我们高唱“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我看到对面坐的小宏眼里的泪水。


后来他说 “知道吗?不是因为歌声,是因为我看到小崔热泪盈眶” 今年,是他到评论部的十年。 我听过他提起过一个梦。 谁都知道他睡不好,更不要说深度的睡眠。 但只有一次。 他说 “ 我做过一个梦,梦到象白洋淀一样的地方,和朋友们在船上,能听见船桨划过水波的声音,还有水鸟从耳边掠过 ” 然后他醒来,发现自己睡了三分钟。


他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里,在这样的夜里,一直醒着的人。


我只希望他能拥有那个只有水波和飞鸟的,宁静的内心世界。



变与不变:时代的长河里有一个崔永元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


最近,《手机2》的开拍让崔永元再次站到了舆论风口。其因是早先由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手机》给当时的崔永元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影响。剧中塑造的电视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形象“严守一”不免让人联想到当时主持《实话实话》中的崔永元,“严守一”三番两次的偷情暧昧也让人浮想联翩。



为避免重覆风波,崔永元与刘震云交涉,得到回复是“新片名为《朋友圈》”,但在新片的曝光海报上,名字依然是《手机2》.于是,当年的介怀一下又被再次点燃。


无论是归咎于《手机》主创们合理澄清的缺席,还是如今崔永元偏执过激的表达,都很难单方面的归因。纵然舆论倒向哪一边,时间都再也不会回到十五年前了。


时代弄潮儿的渐行渐远


1996年《实话实说》正式定期开播,这是一档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中具有拓荒性的节目。崔永元为第一任主持人,一改以往中央台高大上的播音腔,天生亲切的平民形象,言语幽默却又不乏犀利睿智,这对当时一本正经的电视节目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很快就成为了各大电视台争相效仿的对象。


“黄金时代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多有力度。不论话题深浅,至少在引领社会的一个思考方向。现在的追求就是完成任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追求不断下降。“


他的原则很是坚决,在主持《谢天谢地你来啦》时,剧组想把即兴表演的剧情提前向演员透露,崔永元坚决反对,“即兴就是即兴,否则就是欺骗观众。”


但同类节目的竞争和收视率的重压使得这“黄金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如今,对于网络的喧嚣,他习以为常,但似乎仍然难以与这个时代无缝对接。偶尔自己的一句玩笑话却引发的关注更多,要说正经事的时候,却没人关注了。


他不再领跑时代

而是对这个时代敬而远之

孤独的斗士

争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不在乎被别有用心的人碰瓷,打成反转的靶子。转基因,他的观点从未改变过。2013年9月,方舟子向网友鼓吹转基因玉米的好处,并表达希望人人都可以吃上转基因食品的意思。崔永元看到后怒不可遏,“转基因食品,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


很少有人认真让他把话说完,其实,他并不是认死转基因食品就是不好的,他反对的是,把没经过检测的试验品,直接卖到不知情的老百姓手里,他争的是一份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踌躇满志,自费到国外调查转基因食品安全,对美国转基因研究学者、环保署官员、NGO组织成员、农场主、普通民众进行了将近30场访问。但这部纪录片一出,几乎遭到了新闻传播学界和科学界的双重批评。


新闻传播界质疑其调查方法的严谨程度,科学界批评其普遍存在的科学常识错误,网上批的火热,可就是没有人把他手里的接力棒拿过去。翻一翻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冷嘲热讽。


人们一直期待看到的是那个镜头前正直阳光的“小崔”,而不是这个激进偏执深陷骂战的疯子。他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否正确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不论生活给了他如何的浮沉,他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过,怀着善意,对老百姓负责,对这个社会负责!其实别人吃不吃转基因,又关他什么事儿呢?


可是崔永元说:“这是我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活得像个人!”


社会责任?中国病人?


尽管崔永元的公众形象大起大落,但从实话实说主持人到今天的反转基因斗士,崔永元其实从未改变。他一如既往地充满平民意识,代表民众向科学、向权威、向资本发问。他一如既往地性情中人,恣意随性地和方舟子、司马南、农大校长对骂。


在他眼里,当公共知识分子都成为坏词时,这个社会或许出了问题。所以,他仍然喜欢“病人”这个称呼,“如果我现在是正常崔永元的话,就证明我认可这个社会的病,我宁肯顶着这个称号,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为我不愿汇入这个洪流。“


针对近日网上反映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如发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严格依法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截图


国家税务总局将在已经部署开展对部分高收入、高风险影视从业人员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评估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分析,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提供交流,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